18月第二次
序号
②
一、活动目标
1. 动作: 大动作运动:刺激宝宝前庭平衡觉,锻炼宝宝全身的平衡能力;练习走和跑的控制能力。
2. 精细运动:喜欢动手做游戏,能从瓶中倒出小球。
3. 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认知:认识家庭成员以及人员之间的关系;认识猫和老鼠的关系。
5. 情绪:培养热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
2 难点:认识家庭成员
三、活动准备
音乐:我爱我的家
材料:各种大瓶(内装大球),小瓶(内装小球),大、小空碗若干、水彩笔、小纸筒、大龙球、手帕折成小老鼠、小猫头饰、音乐背景
四、活动过程
1. 用儿歌(我爱我的家)作为开场
2. 我爱我的家
1) 妈妈拿“小猪佩奇”一家作为例子给宝宝做示范,介绍家里的人有哪些,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宝宝知道爸爸是奶奶的孩子,妈妈是姥姥的孩子,激发宝宝热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2) 用玩具人偶做过家家游戏,让猪宝宝去奶奶家问候,即让宝宝把“猪宝宝”拉到“奶奶”旁边。变换问候对象,可以重复游戏。
3. 倒的工作
1) 妈妈任选一个瓶子做示范,将瓶中的球倒进空碗中;
2) 请宝宝进行观察操作,要求宝宝不能倒在外边,让宝宝自己往瓶中装球,自己倒,再自己装,反复操作。
4. 我的麦克风
1) 妈妈示范和宝宝一起共同装饰纸筒,使纸筒更漂亮;
2) 妈妈把纸筒当麦克风和宝宝说话,鼓励宝宝也这样做,通过麦克风发出各种声音和响声;
3) 妈妈和宝宝拿麦克风边听音乐边表演节目。
5. 大龙球
1) 妈妈轻轻地把宝宝仰趴或仰躺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爸爸抓住宝宝的双脚,将大龙球轻轻向前推、再向后拉,做前后摇摆;
2) 观察宝宝的反应,也可让宝宝坐在大龙球上,像溜滑梯一样地溜跳下来。
6. 猫捉老鼠
1) 妈妈向宝宝介绍猫和老鼠的基本情况及其关系。请宝宝戴头饰扮演猫。
2) 妈妈在手帕小老鼠颈部系上绳子,拉着绳子带动老鼠向前跑,引导宝宝扮演的猫去追逐小老鼠。
3) 相互交换角色,把绳子系在宝宝腰间,当作小老鼠,妈妈当大花猫去追老鼠。
6.重新唱一遍开场歌曲,体验快乐的情绪
五、活动延伸
家庭指导
1. 宝宝这个阶段社会性在快速发展,在生活中宝宝已经能认识到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生活成员,但宝宝可能还不清楚妈妈是谁的孩子,爸爸是谁的孩子,通过过家家的游戏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宝宝对家庭人员的新的关系的认识,增强宝宝对家庭成员的热爱。
2. 宝宝做得好,一定要多鼓励,若宝宝倒撒了,也不要着急,让宝宝自己捡,自己倒,肯定宝宝的进步。在家要继续巩固,可提高难度,如大球倒到大碗中等,也可变换倒的物体,但是如果用豆子,要提醒宝宝不要吃,注意安全。
3. 本阶段的宝宝语言发展进入加速期,爱说,爱模仿成人的语言。指导家长受本游戏活动的启发,多给宝宝有益的语言、声音刺激。
4. 大龙球为最后的活动热身,注意妈妈要耐心指导,有宝宝不适应的不要勉强。
5. 成人扮演的小老鼠要跑慢点,让宝宝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家长在家可用其他玩具吸引宝宝追逐,如遥控汽车,等宝宝快拿到时,启动汽车,引导宝宝追逐。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栗子妈妈和果粒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cqkkjn.com/761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