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孩渐渐长大,出了月子之后,我开始推着我女儿出去,慢慢地我就接触到很多早教培训机构,因为我家附近就有一个大型商场,所以我每次推小朋友出去遛弯的时候,总是会被教育机构的销售拦下。销售手里一般会拿着气球,摇铃,泡泡棒这一类小朋友很喜欢的小玩具。大人对于这些东西可能无感,但是小朋友对于这些小玩具可以说是毫无抵抗,特别是稍大一点,3岁以上有自己意识的小孩,他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愿望,而且要获得这些小礼物的成本也很低,只需要听销售们介绍一下课程的内容,留下联系方式即可。
想着小朋友以后很大概率也要去上辅导班的,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宝妈都有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中心或者婴幼儿游泳机构去上课,朋友圈里上课的小朋友看起来好像都很享受这个学习的环境。而且对一些早教中心实地考察之后我觉得早教中心比起自己在家玩对于小朋友来说确实是更专业。
但是当我添加了一部分销售的微信之后,我在他们的朋友圈看到的是焦虑,为了促成交易,销售们极力地渲染焦虑的气氛。给大家先展示一下我在这些销售老师的朋友圈看到的非常令人焦虑广告:
1: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2:顺其自然是个骗子!教育孩子和种地、种菜的道理一样,都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和时间精力的,孩子和庄稼一样,不会自己长好的,都要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关键时刻拉他一把,要比事后发牢骚,互相埋怨更有用。
他们的这种广告语给你的感觉就是,如果你不把孩子送到这些机构,那你就是耽误你自己孩子的人生,让你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我本人是很反感这种教育模式的,首先是我很反感比较这种形式,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成绩不是考虑一个小孩的唯一标准,
而且机构课程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教育模板是千篇一律的,是缺乏想象力的。第一次去上体验课的时候,因为你之前没有了解过早教课程,你会觉得老师提供的教材好新颖,看起来这堂课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但是当你上过很多他们的课程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容其实也是按照固定的模板在输出的。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坐在凳子上,跟着老师重复地做着那些相同的内容,我不禁会想,我当时把她送过来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学习环境真的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
抛开功利的因素,回归教育的本质,早教和托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宝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出来玩的孩子越来越少,小孩子需要一个社交环境,另外托班的存在确实也解决了一部分双职工家庭,没有人看孩子的窘境。托班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如果你将教育的全部希望托付在别人身上,大概率是不能够得偿所愿的。
教育机构们需要提升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业绩,更多的应该是教育的方式,更多元化的发掘孩子的天性,更细心的看顾好小朋友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地里一枝花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cqkkjn.com/280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