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计生协组织计生家庭参观源泉山庄老年公寓。(朱伯奇 摄)
海沧区计生协会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入户慰问计生家庭。 (孙越 摄)
同安区“幸福工程”帮扶计生母亲开办绣花加工厂。(叶丽真 摄)
集美区慰问计生母亲。(唐绍密 摄)
湖里区计生协会慰问计生特殊家庭。(陈英 摄)
翔安区大嶝街道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陈延长 摄)
【链接】
【生育关怀】
“生育关怀行动”是一项造福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解决广大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通过经济帮扶、精神慰藉、医疗救助、家政服务等行动,关怀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
【光荣榜】
在2015年全国幸福工程20周年纪念大会上,市计生协会和各区计生协会项目办均被全国幸福工程组委会评为“爱心集体”,思明区被评为“幸福工程项目示范点”,卓莉峰等6人被授予“幸福母亲”荣誉称号。
过去一年来,市计划生育协会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服务,共投入2411.14万元,深入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和“幸福工程”“金秋助学”等五大项目,切实解决计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努力构建和完善计生家庭社会保障体系。如今,生育关怀已经成为我市计生工作一面耀眼旗帜,更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
本报记者 陈璇 通讯员 梁国松
幸福工程取得新成效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是中国计生协等单位于1995年共同创立实施的。目前我市累计筹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达1000多万元,其中思明、湖里、集美、同安区自筹资金均超百万。2015年全市幸福工程投入资金达285.5万元,各级计生协普遍采取了提标扩面、延长期限、贴息贷款等措施,发展特色项目、拓宽救助范围,帮扶259名贫困母亲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在幸福小铺、苏小红香业等一批典型项目点的带动影响下,我市幸福工程工作再创佳绩,在全国幸福工程20周年纪念大会上,市级和各区项目办均被全国幸福工程组委会评为“爱心集体”,思明区被评为“幸福工程项目示范点”,卓莉峰等6人被授予“幸福母亲”荣誉称号。
思明区的“幸福母亲”卓莉峰原本在旅行社工作,2011年下岗曾自己开店,结果投资失败,还欠了大量外债。就在她不知未来的出路在哪时,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了幸福工程项目,并帮助她申请到幸福工程资助金1万元。卓莉峰用这笔钱和同事合作开了家旅行社门市部,创业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每月收入达到了5000元。她还用积累的钱兼做外贸童装批发生意,收入再次增长。
走上幸福道路的卓莉峰一心想回报幸福工程、回报社会。当得知由开元街道计生协会打造的爱心平台“幸福小铺”缺少负责人时,卓莉峰主动担当,组织开展了义捐、义卖、助教、易物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卓莉峰还将“幸福小铺”打造成一个幸福创业平台,2014年,她带动3位与她有童装业务合作的流动人口计生母亲绑定创业,再次通过幸福工程申请到了5万元的项目款,让其他3位母亲也成了幸福工程的救助对象。她们一起做起了农村土鸡蛋、木耳、香菇、蜂蜜、大米等农副产品营销项目,摆脱了贫困,其中一位母亲还在鼓浪屿开了两家家庭旅馆,月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幸福小铺”登记的常住志愿者有46名,他们将小铺收到的社会爱心传递出去,如每周末为社区老人免费家政服务,和辖区内学校在世界环保日开展小志愿者“环保先锋”公益活动,慰问了同安汀溪镇半岭村的9户独居、伤残老人,为患乳腺癌的外来务工人员小张募集到33350元的爱心款。
思明区莲前街道创新探索了“彩虹幼儿园 N个计生贫困母亲”项目,资助项目款10万元,扩建校园200平方米,彩虹幼儿园新招聘的5名教师及保育员均为外来流动人员,全园280名入园幼儿均为在厦务工外来人员子女,员工70%为非厦门户籍人员,既帮助外来母亲就业脱贫,又解决了其子女就学。幼儿园与早教机构合办亲子课堂,开设半公益爱心辅导班,设立计生宣传栏、服务点,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将爱心传递出去。
同安区则结合“幸福工程”和农村计生帮扶工作,创新“幸福工程——小额贴息贷款”的同安模式,除为每户创业母亲提供贴息贷款帮扶资金5万元外,还与农商行协调将贴息贷款帮扶资金提高到10万元,解决了创业时遇到的资金贷款难、寻找抵押难、办手续难等贷款“三难问题”,在帮扶时不仅“扶上马”还“送一程”。同安区新民镇溪林村二女户老林夫妇在几年前受到脱贫式帮扶1000元,掌握机台绣花技术后,想创办家庭式绣花加工厂但缺少资金,同安区计生协会及时为他们提供了幸福工程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老林夫妇用这笔钱购买机台设备圆了创业梦,成为全市计生贫困母亲创业的典型和幸福母亲的代表。
关爱特殊家庭有了新拓展
对计生特殊家庭,我市各级各部门均关爱有加。目前,我市对年满49周岁至59周岁的计生特殊家庭每人每月给予900元扶助金;年满60周岁的,每人每月给予1100元的扶助金;属低保户家庭的,每人每月再增发300元。此外,还在紧急救助、养老照顾、医疗求助、改善住房、创业就业等多项工作上对计生特殊家庭进行照顾倾斜。
2015年中秋节前夕,家住中华街道的老王夫妻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源泉山庄老年公寓,与几十户计生特殊家庭一起度过了一个暖心的中秋。思明区作为连续3年“全国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试点区”,总结形成了“经常性帮扶、小型化疏导、融合式关爱、专家级保障”等18项工作做法,目前已完成对全区253个计生特殊家庭的入户调查,其中40位有进机构养老的初步意愿。
湖里目前有62户计生特殊家庭,在市级对49周岁-59周岁每人每月900元、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100元补助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多给予500元扶助金。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去世时,湖里区生育关怀基金再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丧葬补助费。
集美区除在经济上提高补助标准外,还将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纳入区 “心灵绿洲”计划,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招募心理辅导专业志愿者、聘请心理学专家等办法,对特殊家庭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尽早摆脱失去亲人的阴影,尽快融入社会。
同安区则为全区43户计生特殊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力争实现意外伤害保险、帮扶(生产、再生育)、救助、慰问等生育关怀项目全覆盖。
翔安区开展了结对帮扶、再生育援助等服务,着重救助受灾、重病等突然变故的计生困难家庭和特殊家庭,全年发放紧急救助金达49.46万元,其中救助4户独生子女死亡、2户患重大疾病计生家庭每户不低于1万元,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金秋助学推出新举措
金秋助学是各级计生协会长期重点开展的品牌项目。市计生协会去年除增加投入外,还对助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从往年的普惠改为重点扶助,每位学生受助标准从以前不足300元提高至5000元;助学范围从往年的农村困难二女户、独女户和城乡低保独生子女户扩大到有困难的计生家庭户。各区也立足实际,加大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00.8万元,受助对象1854人。
湖里区去年发布一项新的计生奖励帮扶措施,其中对非低保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考上“985”或“211”大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考入全日制研究生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低保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考上省一级重点高中的每年给予3000元帮扶;考上普通高中或中专的每年给予2000元帮扶;考上全日制本科学校的,每年给予6000元的帮扶;考上全日制专科学校的,每年给予4000元帮扶。据核算,计生家庭子女考上大学,最高可获24000元助学金。为了兑现这项新政,湖里每年至少需增加投入50万元。
同安区去年资助农村困难的二女、独生子女上大学创下了历年之最,其中区级资助608名每人1000元,市级资助37名每人5000元。此外生育关怀·金秋助学活动得到各界爱心侨界的支持,去年分别资助16名每人2000元和23名每人5000元,各镇(街、场、开发区)计生协会也积极争取本地政府的配套资金26万元资助278人。同时,同安区各级计生协会还积极协调做好农村独女、二女户高中阶段减免学费工作,为女孩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海沧区去年5月底就提前开展对准备高考的高三学生摸底调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学子上大学每人给予2000元的资助,根据摸底调查,全区共有127人符合助学条件。在区级救助基础上,东孚街道再资助困难学子28人,每人2000元;嵩屿街道资助困难学子4人,每人2000元。
计生意外险再上新台阶
“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是针对计生家庭特点量身定制的专门保险计划。去年我市计生保险总投入达1283.32万元,受益家庭15.12万户、惠及43.40万人,基本把独生子女户、农村二女户和计生特殊家庭全部纳入,特别是集美、海沧基本做到了计生家庭全覆盖,而思明、同安赔付率相对较高。截至目前,全市共理赔1085例,赔付620.67万元,有力地救助了突发灾难的计生家庭。
“我被开水烫伤获赔1.3万元,多亏了政府的这份意外保险,为我们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难题。”去年初,集美区杏林街道宁宝小区的小陈在家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为30%,住院治疗期间医疗费用达5万元。“5万元对我们这样的普通职工家庭,是笔不小的费用。”小陈想起政府为计生家庭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便联系了保险公司。“没想到不用两周理赔款就到账了,理赔加医保,我自己出的费用就不多了。”
3个月前,集美区灌口镇上头亭的陈老汉不小心夹断了手指。“理赔金额1.3万元,医药费基本解决了。我自己一分钱也没掏。”陈老汉如是说。在大学康城小区,东北人宣大爷依然不习惯老伴突然离世后的生活。他说,意外发生后,保险公司立即兑付了20多万元保费,及时拯救了我这个即将倾倒的家庭,要感谢当地政府为我这个外地人投了计生家庭意外保险。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他深切感受到来自当地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小陈、陈老汉、宣大爷都是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的受益者。自2013年起,集美区每年为计生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凡意外残疾、身故的,每个家庭最高保额可达52.2万元;意外医疗保障每户1.3万元。
2015年,海沧区计生保险除了意外身故、伤残与医疗保险项目外,还增加了住院津贴保险项目。去年12月23日晚,年仅38岁中国女篮前国手因结肠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的消息牵动多少国人的心。早在2014年10月,海沧区计生协已为其投保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正因为增加了住院津贴保险项目,在她花费巨额医疗费的同时,保险公司也为其理赔了保险责任内保险金,虽然金额不算多,但“多一份保险,多一份保障”,也给她送去了一份“雪中送炭”的关怀。
湖里区则将参保对象由0周岁-14周岁拓宽到0周年-18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保额由每户50元提高到100元。
爱心助孕点燃新希望
当前育龄家庭不孕不育症发生率逐年增加。我市为不孕不育家庭以及计生特殊家庭开辟就医绿色通道,为有辅助生育意愿的计生特殊家庭,优先安排人工辅助生育;为不孕不育家庭提供医疗扶助,受到了广大计生家庭的好评。
家住湖里区的小林今年35岁,结婚8年多,肚子却总不见动静,家人都很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林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也开始衰退,怀孕的几率非常低。在朋友的介绍下,小林得知湖里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设有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为多年不孕不育的患者提供治疗,治愈率颇高,并给予治疗补贴。这个消息,让小林怦然心动。夫妻俩与主治医生陈主任交谈后,小林的希望被点燃了。陈主任告诉她,类似她的这些问题已有成功的病例,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怀上孩子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此后,小林就定期到服务站咨询检查,用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2月,小林迎来了她8年来最期盼的消息——怀孕了。
湖里区计生协会从2013年起,依托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成立不孕不育诊治专科门诊,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为辖区内符合生育政策的不孕不育家庭提供医疗扶助。几年来,湖里区计生协会共下拨专款15万元,为146个不孕不育家庭提供了治疗服务,其中成功妊娠46例。
集美区自2014年4月以来,统一制作和提供不孕症治疗申请表,对符合计生政策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生育愿望但结婚三年以上未怀孕,经济困难、能配合治疗的法律规定暂缓生育以外的不孕不育症夫妻,积极为其联系相关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提供再生育服务,并严格按规定实施首次再生育补助,目前共开展12例,发放救助资金6万元。
同安去年已帮助12对不孕症育龄夫妇进行治疗,并给予每户3000元补助。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厦门日报社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
声明:西奥网的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cqkkjn.com/26003/
评论0